[英]格雷姆·麦克雷·伯内特 2019年年底,作家正在潜心研究英国20世纪60年代“最危险的人”——精神病学家布雷思维特,此时他收到了一个装着五个笔记本的包裹,上面记录了一名年轻女性的故事。一番思索后,作家决定将笔记本的内容和自己对布雷思维特的研究作为一本书出版,忠实呈现给读者。在这本书里,真实人物和虚构角色轮番登场,历史事件和想象情节交织,在猫鼠游戏似的结构背后,小说追问着何为正常、何为自我、何为真实的终极问题。 1 我决定把所发生的一切通通记录下来,因为我感觉,我猜想,我可能已经陷入了某种危险之中,如果一切如我所料(诚然不太可能发生),那么这本笔记就能成为某种证据。 然而,遗憾却又日渐明确的是,我这个人没什么写作天赋。读到我所写的上一句话时,我确实感到汗颜,但倘若我在写作风格上畏畏缩缩,踌躇不前,那么我将一句话都写不出来。我的英语老师莱尔小姐经常责备我,说我总想在一句话里写太多东西。她说这是思绪混乱的表现。她向我传授写作心得:“首先,你要决定你想表达什么,然后用最朴素直白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是她的准则,无疑是好的写作方法。我知道,但我做不到。刚才写到我可能身处危险之中,下一句马上就离题千里,虽然我也曾想重新开始,但既来之则安之,就这样继续吧。这本笔记重要的是内容而非写作风格,以下将记录一些即将发生的事情。倘若我过于精心打磨我的叙事,那么其可信度势必会大打折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相就藏在不恰当的表达风格之中。简而言之,我无法按照莱尔小姐的建议来写作,毕竟我还不知道我自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但为了那些不幸会读到这本笔记的人着想,我将竭尽所能地用最清晰、最朴素直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本着这种精神,我将从陈述事实开始。我上文提及的危险来自科林斯·布雷思韦特这个人。因为他在精神病学方面的观点,你应该听到过他被媒体描述为“英国最危险的男人”。然而,在我看来,有危险的不仅仅是他的观点。我非常肯定,你看清楚了,是布雷思韦特医生杀了我的姐姐韦罗妮卡。我所说的“杀死”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谋杀,而是指他应当对我姐姐的死亡负责,这就如同是他亲手掐死了她一样。两年前,韦罗妮卡从卡姆登的铁路天桥上一跃而下,被4点45分开往高巴尼特的列车撞死。你无法想象有人能真的做出这种事情来。她当时年仅26岁,机灵聪明,事业成功,人也算得上颇有魅力。尽管如此,在我父亲和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她竟然去找布雷思韦特医生做了心理咨询,历时数周。我是从医生本人的文字中才得知此事的。 2 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早在见到布雷思韦特医生本人一前,我就听过他那粗野的、拉长尾音的北方口音。我在收音机里听过他讲话,甚至有一次在电视节目里见过他。那一档讨论精神病学的电视节目由琼·贝克韦尔主持。布雷思韦特的长相跟他的声音一样没有吸引力,他穿了一件开领衬衫,没有穿外套。 他的头发长及衣领,乱蓬蓬的,而且他烟不离手。他的五官很大,就好像被漫画家夸大了一样,但即使在电视荧幕上,他身上也有种奇特的魅力让人无法移开目光,对同一节目演播室里的其他嘉宾我只留下了模模糊糊的印象。实际上他说了什么,我已经不记得了,只记得他说话的方式和态度。他身上有一种让人无法抵抗的气质。他的言谈举止之间弥漫着一种略带疲惫的权威感,好像厌倦了向智识低于他的人进行解释。嘉宾们围坐在贝克韦尔小姐身边,围成一个半圆,每个人都如同在教堂般坐得笔直,只有布雷思韦特用手掌支着下巴,姿态懒散得像个无聊的在校男学生。 他似乎看不上其他嘉宾,觉得他们让人生厌。当节目快要结束时,他收拾烟具,起身离开片场,同时嘴里在不停地低声咒骂,他骂的那些话没必要在这里重复。贝克韦尔小姐吃了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评论说布雷思韦特医生不屑于与思想贫瘠的同行辩论、交流。 第二天的报纸上充斥着对布雷思韦特医生的行为举止的谴责,认为他是现代英国一切问题的化身,批评他的著作里充斥着色情至极的观点,展现了人性中最卑劣的一面。自然而然,第二天午餐时间我就去了趟福伊尔书店,买了布雷思韦特最新的著作《反治疗》,书名听起来没什么吸引力。书店员工把书递给我的样子就好像这本书有传染病一样,我再次看到了自上次购买D.H.劳伦斯先生声名狼藉的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后久未见到的那种不以为然的眼神。直到当天吃完晚饭,安全地藏身于自己的房间后,我才拆开这本新买的书。 3 我不得不说,在此之前,我对精神病学的了解完全来自电影。在电影中,那些病人半躺在长沙发上,跟一个操着德国口音的大胡子医生讲述自己的梦。可能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发现《反治疗》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很难理解。书里充斥着各种陌生的词语,句子冗长又纷繁复杂,作者若能听从莱尔小姐的写作建议,必定会大有长进。前言中我唯一能看懂的内容就是布雷思韦特一开始甚至并不想写这本书。 他所谓的“访客”是指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不是那些在杂耍小节目中出现的怪人的“案例研究”。他之所以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纯粹是因为当权派(他大量地使用这个词)对他的理念一面倒地予以嘲讽,他要挺身而出,为自己的理念辩驳。他宣称自己是位“反治疗家”,他的任务就是说服大众,他们并不需要治疗,他的使命就是推倒精神病学草率拼凑的“豆腐渣工程”。我觉得他所选择的立场真的很独特,但正如我说过的那样,我并不懂精神病学。此书,他写道,是他先前出版的著作的导读,其中的一系列叙述基于他与病患之间的关系。不言而喻,这些人物的名字和身份细节都被改编过,但他坚持说,每个故事都是真人真事。 熬过令人费解的开头后,我发现书里的故事都很精彩,特别吸引人。读那些不中用的人的故事,我想,会有某种心理安慰的作用,跟他们比起来,自己的怪癖就没那么怪了。读到一半时,我觉得相形之下自己还算是个正常人。当我读到倒数第二章时,我才发现自己读的是韦罗妮卡的故事。我想,现在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把书里的内容抄录如下。 (《寻找丽贝卡》[英]格雷姆·麦克雷·伯内特/著,林微云/译,译林出版社2023年11月版) 格雷姆·麦克雷·伯内特,英国当代小说家,曾数次入围布克奖,获都柏林奖提名。1967年生于基尔马诺克,现住在格拉斯哥。拥有国际安全研究硕士和文学学士学位,曾担任英语教师。著有《寻找丽贝卡》《麦克雷计划》等四部小说,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