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世纪风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03月1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井台

唐树清

故乡的水井与别处不一样。掘地丈余甚至数丈,泉水汩汩涌出。用花岗岩砌筑起来的洞壁,生长着零星的苔藓和水草,井洞深邃清凉,幽幽暗暗。这就是故乡的吊井。

趴在井台,清凉扑面,黑黝黝望不见井底,取水就只能凭感觉。把取水桶轻轻放入井中,感觉到了水面,然后,猛然抖动手腕,这个需要巧劲,拿捏恰到好处,力量通过长长的绳索传递到井底,取水桶陡然翻转浸入水中,拉上来就是满满一桶清亮的井水。放桶、取水、提绳、把水拉上井台,一气呵成,滴水不漏。看老一辈的故人取水,是一种乐趣。

遇上了我,就是一道难题。柔软的绳索在我的手里变得狂野不羁,取水桶就是一匹无法驾驭的野马,每次,打上来的水有半桶就已经是很好的表现了。故乡衡量掌握某种技能的熟练程度,总喜欢用“半桶水”来比喻,就是源于此处,而我总是“半桶水”。

井台是用一种坚硬的花岗岩,故乡叫做猪油岩做成的,这种猪油岩质地非常坚硬耐磨。一整块猪油岩,被镂空凿成石圈,牢牢镶嵌在井口,做工非常精致、讲究、厚重。取水绳索经年累月的摩擦,在井台的沿口勒出一道道岁月的痕迹,勒痕手指粗细,最深的有数公分,浅的也能放入一个手指。深浅不一的勒痕,掩藏着故乡成百上千年的岁月摩挲。

故乡,藏身在大湘西千沟万壑的皱褶里刀耕火种,为羁縻所累,直到两宋时期,才耳目一新,为世人所瞩目。在这里出现过的诚州、渠阳、永平、鸡翁等等名号,甚至是无名无号的“置黔中郡”,都消失在远去的烟云里。但是,洒满月光的井台,古老得无从考究。

吊井自然没有林下听泉、清流汩汩的景色,也没有泉水灵动、奔涌远方的声色。故乡的井水终年沉默于地下,蕴藏于深不见底的吊井,蒸腾而起的氤氲水汽,弥漫在井台沿口,夏日清凉,冬天温婉。静坐井台,凝思聚神,井底冒出的清泉,恍若脉动的血液一般,“噗通噗通”延绵不绝。

之后,我背负着井台温润如玉的目光,背“井”离乡,离开了故土,去了外地求学。此后,井台成了回不去的故乡。后来,听说为了安全,油光水滑的井台被密封了,改造成了一个压水井,摇动手柄,把井水抽上来,取水比吊井方便了不少。只是少了井台水光油滑的岁月勒痕,井口弥散的氤氲水汽。除了排队打水的妇人顽童,集聚在井水处的各色人等很快散去。没多久,手动压水井又改造成了电动抽水泵,搭上开关,井水“哗哗”直往外涌,接满一桶水只要十秒余钟,但停留在井水处的人更少了。

后来,故乡铺设了自来水管网,月光抚慰的井台和温润如玉的岁月勒痕,被埋在了烟云的深处。

回到故乡,高楼遮挡了阳光,也遮住了月光。我再也不能安静地坐在夜色里,看月光落在井台上,摩挲岁月勒痕。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文学报